ISSUE 9 策反遺忘
躍出知識論被劃定的邊界
第九期《策展學》專題〈策反遺忘〉邀請藝術家與作家圍繞在集體記憶中的魅影,並以視覺研究或展覽史的角度,為此編織出歷史化的敘事,從而找出特定的知識論之邊界如何被規定。本期專題的初衷源於對近年來備受重視的批判性藝術研究之興趣。與此趨勢平行的是,在策展領域中,過去十年間出現了一股潮流,許多藝術家的策展積極參與思想史的對話。除了Raqs媒體小組堪稱是亞洲的早期典範以外,自2010年代起,我們也見證了不同的亞洲實踐者以創作、策展和寫作等媒介探索思想史的縱深。諸如劉鼎、朴贊景(Park Chan-kyong)、何子彥、吉蒂什·卡拉特(Jitish Kallat)以及舒比吉·拉奧(Shubigi Rao)等眾多藝術家,都在這一持續探索的延伸線上工作。
在策展史的寫作中,有一類書寫的視角傾向於典範化(甚至奉為神話)「作為策展人的藝術家」這一現象。或許,在未來,我們可以用更嚴格的標準審視更晚近的這些「策劃思想史的藝術家」。不過,這一期《策展學》並不打算用有限的篇幅來全面涵蓋這個廣闊的主題。相反,編輯團隊選擇近距離的關注一些個人化的歷史檔案工作方法,從而闡明其中藝術性和批判性的分析風格。
新加坡藝術家何銳安寫於2020年全球疫情剛開始之際的文章〈標誌與網絡:論團結的各種媒介以及唯物論的國際主義〉借用病毒鑑識的「傳播鏈」概念,並拓展至視覺符號學上,從而區分兩種不同的國際團結邏輯:標誌性的再製以及生產「唯物論」網絡的兩種模式。何銳安進一步對納伊姆·莫海門(Naeem Mohaiemen)討論左翼思想史的重要作品《兩場峰會與一場葬禮》(2017)進行了細讀。這件作品回顧了1970年代的變革時局,包括不結盟運動從國際主義轉向民族主義,也是解放政治被新自由主義全球化取代的關鍵時刻。
吳其育與我共同撰寫的〈白浪與非家:思索電影視野中的東台灣交通設施〉其名稱源自台灣原住民族借台語語音「歹人」對漢人定居者的稱呼。我們檢視了一系列涉及東台灣後勤設施的歷史影像。儘管這些關鍵交通設施明顯帶有殖民歷史,然而,關於本地歷史在當下的解殖,幾乎不曾談及這些交通設施對原民家園做出的毀滅性改造。本文意在認識後勤基礎設施看似中性的外表與定居殖民主義的抹除技術,以及兩者的相互作用。藉由闡述這些電影,我們或得以看見自由主義政治劃下的可見性之邊界。
除了上述兩篇長文之外,本刊邀請到旅居荷蘭的藝評人陳琬尹搜羅她近期關注的展覽史相關論述,並進行對話性的回應。她的文章援引了一段藝術家拉希德‧阿拉因(Rasheed Araeen)與文化研究學者陳光興的書信往返——他們從從思想史的層面議論藝術與左翼政治的交匯點。陳琬尹利用這段引人入勝的對話,深入反思藝術與研究的關係,兩者又如何在我們期刊的關注點——亞洲——的大背景下產生變化。而這一段幾乎被遺忘的書信,貫穿了文章的主要思路,從而打開這些議題的內在複雜性。
分享
Email
Twitter
Facebook
作者
陳璽安是《藝術之眼Ocula》的特約編輯。作為作家和研究者,他固定與藝術家合作發展另類的思辨框架。他近期與藝術家何銳安在昆山杜克大學進行研究駐村(2023)。他是白浪定居殖民博物館(2022-)的成員,也是上海紐約大學實驗平台《堆肥》(2021-2022)的首位駐站編輯。此外,他也參與編輯《公共製造》(2022)以及《箭廠空間五年書》(2020)。2020至2021 年,他是《黑齒》雜誌這份中英文線上當代藝術期刊的創始編輯之一。
贊助
Archive
Archive
Issue 12 亞洲的草根展覽份子
編序 /亞洲的草根展覽份子 陳璽安
步行,城市與劇場:論澳門藝術團體「足跡」的行街演出 吳思鋒
北京的同志與藝術:NGO場景與個人策展實踐的反思 楊紫
思索藝術煉金術:對科欽–穆吉里斯雙年展藝術家策展模式的反思 安努舒卡.拉堅德蘭(Anushka Rajendran)

Issue 11 本體認識論的繁盛倫理
編序 /本體認識論的繁盛倫理 羅秀芝
一篇關於2023 年清萊雙年展「開放世界」的紀事 索拉育・艾姆·烏亞育特(Sorayut Aiem-UeaYut)
超越展覽:印尼藝術雙年展的演變趨勢 阿佑斯・波宛吉(Ayos Purwoaji)
流動的論述: 以金邊為對話的流體 潘.塞瑞培格納(Pen Sereypagna)和 烏斯.里諾(Vuth Lyno)

Issue 10 展覽健忘症
編序 /展覽健忘症,或思辨策展的機制 林宏璋
如何建立展覽檔案:一個由生成研究角度出發的初步提議 林志明
重新表述的展覽建構 吉田美彌(Miya Yoshida)
口傳、元語言迷霧及其健忘症 陳泰松

Issue 9 策反遺忘
編序 /躍出知識論被劃定的邊界 陳璽安
標誌與網絡:論團結的各種媒介以及唯物論的國際主義 何銳安
白浪與非家:思索電影視野中的東台灣交通設施 吳其育、陳璽安
低度開發的記憶:策展方法再議與亞洲情境 陳琬尹

Issue 8 多重宇宙糧邦(lumbung):第十五屆卡塞爾文件大展
編序 /多重宇宙糧邦(lumbung):第十五屆卡塞爾文件大展 羅秀芝
收穫與一則糧邦故事 普特拉・西達雅圖拉 (Putra Hidayatullah)
十五屆卡塞爾文件展中《羅摩衍那/拉瑪堅》史詩的政治性:解碼泰國統治階級的權力 紀和韻(Jiradej Meemala and Pornpilai Meemalai)
共同體的不滿:評析第十五屆德國卡塞爾文件展的關係質地 吳祥賓

Issue 7 差異南方
編序 /差異南方 林宏璋
南方:問與聽的藝術 徐文瑞
未知領域:東印度尼西亞的策展實踐起源 阿佑斯・波宛吉(Ayos Purwoaji)
南方熱:「南方」作為台灣當代策展之方法 呂佩怡

Issue 6 策展的起點
編序 /策展的起點 羅秀芝
我們需要策展人嗎? Bùi Kim Đĩnh
第十五屆卡塞爾文件展與「糧邦」的關係 ruangrupa
策展三軸線:倫理、政治與美學 羅秀芝

Issue 5 策展知識域
編序 /策展知識域 林宏璋
遇見知識 漢克.斯勞格
策展物 林宏璋
策展倫理學 陳孟熙

Issue 4 後國家主義時代的策展意識
編序 /後國家主義時代的策展意識 徐文瑞
當斜坡文化遇到垂直城市: 大山地門當代藝術展 徐文瑞
藝術史在全球當代藝術環境:路徑與挑戰 郭昭蘭
關於紀念的策展:「政治舞碼的編排條件」展演回顧 蘇菲・格茲 (Sophie Goltz)

Issue 3 策動表演性
編序 / 策動表演性 張懿文
舞動展覽:台灣美術館中的表演性策展學 張懿文
當下常態中的共處與共事: 泰國曼谷藝術文化中心的「視覺藝術公司」 帕威.瑪哈薩里南(Pawit Mahasarinand)
策展作為不服從的實踐 吉田美彌(Miya Yoshida)

Issue 2 策展人的客廳
編序 / 策展人的客廳 羅秀芝
延展的客廳:空間和談話 ruangrupa(埃德.達瑪萬(Ade Darmawan),馬讓・安登(Mirwan Andan)
卸下慣常的重負 瑞克斯小組(Raqs Media Collective)
策展地誌學 羅秀芝

Issue 1 策展學
編序 / 進一步,退兩步 林宏璋
何謂策展學? 林宏璋
美國花 尤恩・古梅爾 (Yoann Gourmel) ,艾洛迪・羅耶 (Elodie Royer)
生來就不是一張白紙 艾琳・黎加斯比・拉米雷斯(Eileen Legaspi Ramirez)
Issue 12 亞洲的草根展覽份子
編序 / 亞洲的草根展覽份子 陳璽安
步行,城市與劇場:論澳門藝術團體「足跡」的行街演出 吳思鋒
北京的同志與藝術:NGO場景與個人策展實踐的反思 楊紫
思索藝術煉金術:對科欽–穆吉里斯雙年展藝術家策展模式的反思 安努舒卡.拉堅德蘭(Anushka Rajendran)

Issue 11 本體認識論的繁盛倫理
編序 / 本體認識論的繁盛倫理 羅秀芝
一篇關於2023 年清萊雙年展「開放世界」的紀事索拉育・艾姆·烏亞育特(Sorayut Aiem-UeaYut)
超越展覽:印尼藝術雙年展的演變趨勢 阿佑斯・波宛吉 (Ayos Purwoaji)
流動的論述: 以金邊為對話的流體 潘.塞瑞培格納(Pen Sereypagna)和 烏斯.里諾(Vuth Lyno)

Issue 10 展覽健忘症
編序 / 展覽健忘症,或思辨策展的機制 林宏璋
如何建立展覽檔案:一個由生成研究角度出發的初步提議林志明
重新表述的展覽建構 吉田美彌(Miya Yoshida)
口傳、元語言迷霧及其健忘症 陳泰松

Issue 9 策反遺忘
編序 / 躍出知識論被劃定的邊界 陳璽安
標誌與網絡:論團結的各種媒介以及唯物論的國際主義 何銳安
白浪與非家:思索電影視野中的東台灣交通設施 吳其育、陳璽安
低度開發的記憶:策展方法再議與亞洲情境 陳琬尹

Issue 8 多重宇宙糧邦(lumbung):第十五屆卡塞爾文件大展
編序 / 多重宇宙糧邦(lumbung):第十五屆卡塞爾文件大展 羅秀芝
收穫與一則糧邦故事 普特拉・西達雅圖拉 (Putra Hidayatullah)
十五屆卡塞爾文件展中《羅摩衍那/拉瑪堅》史詩的政治性:解碼泰國統治階級的權力 紀和韻(Jiradej Meemala and Pornpilai Meemalai)
共同體的不滿:評析第十五屆德國卡塞爾文件展的關係質地 吳祥賓

Issue 7 差異南方
編序 / 差異南方 林宏璋
南方:問與聽的藝術 徐文瑞
未知領域:東印度尼西亞的策展實踐起源 阿佑斯・波宛吉(Ayos Purwoaji)
南方熱:「南方」作為台灣當代策展之方法 呂佩怡

Issue 6 策展的起點
編序 / 策展的起點 羅秀芝
我們需要策展人嗎? Bùi Kim Đĩnh
第十五屆卡塞爾文件展與「糧邦」的關係 ruangrupa
策展三軸線:倫理、政治與美學 羅秀芝

Issue 5 策展知識域
編序 / 策展知識域 林宏璋
遇見知識 漢克.斯勞格
策展物 林宏璋
策展倫理學 陳孟熙

Issue 4 後國家主義時代的策展意識
編序 / 後國家主義時代的策展意識 徐文瑞
當斜坡文化遇到垂直城市: 大山地門當代藝術展 徐文瑞
藝術史在全球當代藝術環境:路徑與挑戰 郭昭蘭
關於紀念的策展:「政治舞碼的編排條件」展演回顧 蘇菲・格茲 (Sophie Goltz)

Issue 3 策動表演性
編序 / 策動表演性 張懿文
舞動展覽:台灣美術館中的表演性策展學 張懿文
當下常態中的共處與共事: 泰國曼谷藝術文化中心的「視覺藝術公司」 帕威.瑪哈薩里南(Pawit Mahasarinand)
策展作為不服從的實踐 吉田美彌(Miya Yoshida)

Issue 2 策展人的客廳
編序 / 策展人的客廳 羅秀芝
延展的客廳:空間和談話 ruangrupa(埃德.達瑪萬(Ade Darmawan),馬讓・安登(Mirwan Andan)
卸下慣常的重負 瑞克斯小組(Raqs Media Collective)
策展地誌學 羅秀芝

Issue 1 Curatography
編序 / 進一步,退兩步 林宏璋
何謂策展學?林宏璋
美國花 尤恩・古梅爾 (Yoann Gourmel) ,艾洛迪・羅耶 (Elodie Royer)
生來就不是一張白紙 艾琳・黎加斯比・拉米雷斯(Eileen Legaspi Ramir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