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三十年來,有關策展知識生產的討論與實踐越來越重要。這不只因為雙年展的盛行,讓獨立策展湧現,更反映出策展實踐本身的學院化,包含著策展學系成為學分制的學院體系。到底成為策展人需要何種文化知識?策展人如何取得對這個「場域」有所幫助的知識?更為重要的是,這個知識場域有沒有一個既定的專業名稱?或者,這門跟策展相關的知識需要一種正式的命名嗎? 這些問題都是圍繞著策展「知識域」所展開的提問,正如在知識論中, 反思知識、「已知」與「未知」等命題。「知識域」一旦涉及「知識生產」,指的正是知識如何流通、分享、利用、建構,並最終如何複製自身的體制化面向。傅科對「知識」的批判,正在於知識與權力和主體形成有著密切的關係。而近來關於各種「情境知識」(situated knowledges)的探討,將這個看似「開放場域」的知識體系,作為一種建構,藉由不同情境產出的相互關係與潛在轉變,部署「權力」的格局。再者,如果將策展人知識付諸展覽製作的實踐定義為「策展知識」的話,那麼有可能會陷入強調個人實作經驗「應用理論」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