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UE 8 多重宇宙糧邦(lumbung):第十五屆卡塞爾文件大展
多重宇宙糧邦(lumbung):第十五屆卡塞爾文件大展
自 1990 年代初以來,世界各地定期舉辦的雙年展、三年展等各式大展,開始在重新定義當代藝術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五年一度在德國卡塞爾展開的文件展,是其中最具研究性的超級大展之一,為過去以藝術家和藝術作品為中心的藝術史,開闢一條理解當代藝術發展的不同路徑。哈洛‧史澤曼(Harald Szeemann)策劃的第五屆文件展(1972年)確立了策展人的作者位置。奧奎.恩威佐(Okwui Enwezor)擔任藝術總監的第十一屆文件展(2002),在卡塞爾實體展覽之前,選定全球不同地點架構四個討論平台,相互串連成去中心的後殖民星座,聚焦藝術之外的各種關鍵議題,為藝術展演開闢出全球性的政治視野。
去年舉辦的第十五屆文件展,由印尼團體 ruangrupa 策劃,提出以糧邦(lumbung)精神為核心的策展理念。lumbung 在印尼語中是糧倉的意思。事實上,不只是在印尼,在許多文化中,都有類似的傳統建築,用來儲存糧食和種子,具有資源共享和危機預防的意義。《策展學》第二期《策展人的客廳》,登載 rungrupa 的兩位成員埃德·達瑪萬(Ade Darmawan)和馬讓·安登(Mirwan Andan)的對談〈延展的客廳:空間和談話〉,述及如何援引糧邦此種傳統在地知識,並以「閒話家常」(nongkrong)的方式,實踐集體性的協作,讓藝術和生活重新找回親密而不彼此損耗的關係。第六期《策展的起點》刊出 rangrupa 成員各自描繪的〈第十五屆卡塞爾文件展與「糧邦」的關係〉圖示。歸納起來,糧邦將集體視為一起生活和工作的群體,將實踐當成做事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其關係網絡就是朋友圈。分佈在卡塞爾的幾個主要展區,14個糧邦團體和受邀藝術家,紛紛呼朋引伴,一起以獨具特色的方式,在此地共同生活和工作,營造一個色香味俱全,挑動五感的收穫盛宴。相較於第十一屆出版的學術性濃厚的數本論文集和展覽專輯,糧邦以圖畫書、故事書、雜誌形式為主的出版本,顯得淺顯易懂且平易近人。
糧邦以印尼地方經驗和知識系統為引子,鋪陳全球為生存而掙扎、為生活而戰鬥、為喜怒哀樂而創作的差異故事。藝術家們在卡塞爾打造眾多可供生活和工作的空間,諸如廚房、酒吧、客廳、宿舍、菜園、花園、托兒中心、工作室、圖書館、會議區、展覽廳等各式各樣的空間,重新召喚各種感官體驗的認知方式,做為生產知識與解決問題的方法。色香味俱全的糧邦配方,憑藉多重宇宙的宇宙觀與知識論,改寫卡塞爾文件展的藝術範式;挑戰主流知識論的理性思維和主流藝術知識論的視覺霸權;開啟認識論蓬勃發展的可能性;同時,重新想像共享的公共空間的可能樣貌。
本期收入的三篇文章中,普特拉·西達雅圖拉(Putra Hidayatullah)的〈收穫與一則糧邦故事〉,從一位收穫者的視角,強調當第十五屆文件展被簡化為反猶太主義的單一敘事時,思考哪些聲音被排除以及哪些人的權利被剝奪,才是真正的關鍵議題。畢竟,從全球不同地方的在地經驗出發,所講述的多樣故事和所生產的不同知識系統,才可能交織出具有倫理、政治和美學意義的世界空間。

紀和韻(Jiradej Meemala and Pornpilai Meemalai)的〈十五屆卡塞爾文件展中《羅摩衍那/拉瑪堅》史詩的政治性:解碼泰國統治階級的權力〉,批判性解讀由印度史詩《羅摩衍那》發展成的不同泰語版《拉瑪堅》,解碼其等級制度的宇宙觀,如何成為君主或統治精英操弄泰國集體性想像與社會意識的政治工具;並且,以 Baan Noorg 藝術與文化合作社的集體計畫〈攪動乳海〉為例說明,如何以全新的語境,創造此文本在當代泰國社會中的政治條件。

吳祥賓的〈共同體的不滿:評析第十五屆德國卡塞爾文件展的關係質地〉,介紹了 ruangrupa 成立至今的集體創作模式和全球連結網絡,以圍繞友誼和共同體所形成的關係結構與內在張力,思辨關係的質地和政治能量的變異,並以「迴力鏢」作用回應反猶爭議。
以上三篇文章,分別從收穫者、糧邦成員和研究者的視角,提出對第十五屆文件展的差異敘事。糧邦做為一個計畫,並未隨著在卡塞爾的100天活動而結束,這個多重宇宙的網絡,仍持續熱絡地進行超連結。糧邦以全球各地的特定生活場域和文化脈絡為核心的多重宇宙敘事,創造一個各種差異宇宙觀和認識論皆能平等發言的、差異個體可以自由表達的世界空間。
分享
Email
Twitter
Facebook
作者
羅秀芝是一位獨立策展人。她主要的研究領域包括城市理論、空間的哲學建構、性別政治、原住民藝術的當代性、情境知識等。她目前的計畫聚焦於以策展作為社會實踐、空間實踐和批判思考的方法。策展地誌學是她近幾年來積極嘗試的策展實踐方法,主要的思考重點在於,運用相對性的、關係性的空間概念,將不同主體的神話、傳說、歷史、記憶、道德、倫理、慾望和權利等文化概念,全數鑲嵌於多元辯證的地方概念中,以強化空間在流變中的對比、對抗、重疊和並置,營造作為流變藝術場域的地方想像。
主要的策展包含〈台北市第二屆公共藝術節大同新世界〉(文建會第二屆公共藝術獎:卓越獎,最佳策劃獎)臨時性公共藝術「街頭劇場」(2005);〈越界—城市影舞〉(雙城記(2005,台北國際藝術村,上海正午藝術空間)〈風情萬種〉(2006,國藝會「視覺藝術策劃性展覽獎助計畫」);2007年第四屆保加利亞瓦納爾當代藝術節(Festival of Contemporary Art Varna)台灣策展人,策劃〈影詩疆界〉;2012上海雙年展,特別展「中山公園計畫」聯合策展人;2013 「金門創作藝術節」;2014 「人島之諭」(蘭嶼);2014 「台東廢墟學院」;2015-2021 「鏡城地誌學」(國藝會「視覺藝術策劃性展覽獎助計畫」,台北、曼谷、金邊、吉隆坡、雅加達、達卡);2018 關渡雙年展「給亞洲的七個提問」策展人之一;2019 綠島人權藝術季 「拜訪流麻溝15號:記憶 · 地方 · 敘事」以及2020 綠島人權藝術季 「如果,在邊緣,畫一個座標」。並著有《台灣美術評論全集:王白淵》(1999年)、《台灣當代美術大系‧議題篇:文化‧殖民》(2003年)和《台灣美術地方發展史全集:竹苗地區》(2006年)等書。
贊助
Archive
Archive
Issue 11 本體認識論的繁盛倫理
編序 /本體認識論的繁盛倫理 羅秀芝
一篇關於2023 年清萊雙年展「開放世界」的紀事 索拉育・艾姆·烏亞育特(Sorayut Aiem-UeaYut)
超越展覽:印尼藝術雙年展的演變趨勢 阿佑斯・波宛吉(Ayos Purwoaji)
流動的論述: 以金邊為對話的流體 潘.塞瑞培格納(Pen Sereypagna)和 烏斯.里諾(Vuth Lyno)

Issue 10 展覽健忘症
編序 /展覽健忘症,或思辨策展的機制 林宏璋
如何建立展覽檔案:一個由生成研究角度出發的初步提議 林志明
重新表述的展覽建構 吉田美彌(Miya Yoshida)
口傳、元語言迷霧及其健忘症 陳泰松

Issue 9 策反遺忘
編序 /躍出知識論被劃定的邊界 陳璽安
標誌與網絡:論團結的各種媒介以及唯物論的國際主義 何銳安
白浪與非家:思索電影視野中的東台灣交通設施 吳其育、陳璽安
低度開發的記憶:策展方法再議與亞洲情境 陳琬尹

Issue 8 多重宇宙糧邦(lumbung):第十五屆卡塞爾文件大展
編序 /多重宇宙糧邦(lumbung):第十五屆卡塞爾文件大展 羅秀芝
收穫與一則糧邦故事 普特拉・西達雅圖拉 (Putra Hidayatullah)
十五屆卡塞爾文件展中《羅摩衍那/拉瑪堅》史詩的政治性:解碼泰國統治階級的權力 紀和韻(Jiradej Meemala and Pornpilai Meemalai)
共同體的不滿:評析第十五屆德國卡塞爾文件展的關係質地 吳祥賓

Issue 7 差異南方
編序 /差異南方 林宏璋
南方:問與聽的藝術 徐文瑞
未知領域:東印度尼西亞的策展實踐起源 阿佑斯・波宛吉(Ayos Purwoaji)
南方熱:「南方」作為台灣當代策展之方法 呂佩怡

Issue 6 策展的起點
編序 /策展的起點 羅秀芝
我們需要策展人嗎? Bùi Kim Đĩnh
第十五屆卡塞爾文件展與「糧邦」的關係 ruangrupa
策展三軸線:倫理、政治與美學 羅秀芝

Issue 5 策展知識域
編序 /策展知識域 林宏璋
遇見知識 漢克.斯勞格
策展物 林宏璋
策展倫理學 陳孟熙

Issue 4 後國家主義時代的策展意識
編序 /後國家主義時代的策展意識 徐文瑞
當斜坡文化遇到垂直城市: 大山地門當代藝術展 徐文瑞
藝術史在全球當代藝術環境:路徑與挑戰 郭昭蘭
關於紀念的策展:「政治舞碼的編排條件」展演回顧 蘇菲・格茲 (Sophie Goltz)

Issue 3 策動表演性
編序 / 策動表演性 張懿文
舞動展覽:台灣美術館中的表演性策展學 張懿文
當下常態中的共處與共事: 泰國曼谷藝術文化中心的「視覺藝術公司」 帕威.瑪哈薩里南(Pawit Mahasarinand)
策展作為不服從的實踐 吉田美彌(Miya Yoshida)

Issue 2 策展人的客廳
編序 / 策展人的客廳 羅秀芝
延展的客廳:空間和談話 ruangrupa(埃德.達瑪萬(Ade Darmawan),馬讓・安登(Mirwan Andan)
卸下慣常的重負 瑞克斯小組(Raqs Media Collective)
策展地誌學 羅秀芝

Issue 1 策展學
編序 / 進一步,退兩步 林宏璋
何謂策展學? 林宏璋
美國花 尤恩・古梅爾 (Yoann Gourmel) ,艾洛迪・羅耶 (Elodie Royer)
生來就不是一張白紙 艾琳・黎加斯比・拉米雷斯(Eileen Legaspi Ramirez)
Issue 11 本體認識論的繁盛倫理
編序 / 本體認識論的繁盛倫理 羅秀芝
一篇關於2023 年清萊雙年展「開放世界」的紀事索拉育・艾姆·烏亞育特(Sorayut Aiem-UeaYut)
超越展覽:印尼藝術雙年展的演變趨勢 阿佑斯・波宛吉 (Ayos Purwoaji)
流動的論述: 以金邊為對話的流體 潘.塞瑞培格納(Pen Sereypagna)和 烏斯.里諾(Vuth Lyno)

Issue 10 展覽健忘症
編序 / 展覽健忘症,或思辨策展的機制 林宏璋
如何建立展覽檔案:一個由生成研究角度出發的初步提議林志明
重新表述的展覽建構 吉田美彌(Miya Yoshida)
口傳、元語言迷霧及其健忘症 陳泰松

Issue 9 策反遺忘
編序 / 躍出知識論被劃定的邊界 陳璽安
標誌與網絡:論團結的各種媒介以及唯物論的國際主義 何銳安
白浪與非家:思索電影視野中的東台灣交通設施 吳其育、陳璽安
低度開發的記憶:策展方法再議與亞洲情境 陳琬尹

Issue 8 多重宇宙糧邦(lumbung):第十五屆卡塞爾文件大展
編序 / 多重宇宙糧邦(lumbung):第十五屆卡塞爾文件大展 羅秀芝
收穫與一則糧邦故事 普特拉・西達雅圖拉 (Putra Hidayatullah)
十五屆卡塞爾文件展中《羅摩衍那/拉瑪堅》史詩的政治性:解碼泰國統治階級的權力 紀和韻(Jiradej Meemala and Pornpilai Meemalai)
共同體的不滿:評析第十五屆德國卡塞爾文件展的關係質地 吳祥賓

Issue 7 差異南方
編序 / 差異南方 林宏璋
南方:問與聽的藝術 徐文瑞
未知領域:東印度尼西亞的策展實踐起源 阿佑斯・波宛吉(Ayos Purwoaji)
南方熱:「南方」作為台灣當代策展之方法 呂佩怡

Issue 6 策展的起點
編序 / 策展的起點 羅秀芝
我們需要策展人嗎? Bùi Kim Đĩnh
第十五屆卡塞爾文件展與「糧邦」的關係 ruangrupa
策展三軸線:倫理、政治與美學 羅秀芝

Issue 5 策展知識域
編序 / 策展知識域 林宏璋
遇見知識 漢克.斯勞格
策展物 林宏璋
策展倫理學 陳孟熙

Issue 4 後國家主義時代的策展意識
編序 / 後國家主義時代的策展意識 徐文瑞
當斜坡文化遇到垂直城市: 大山地門當代藝術展 徐文瑞
藝術史在全球當代藝術環境:路徑與挑戰 郭昭蘭
關於紀念的策展:「政治舞碼的編排條件」展演回顧 蘇菲・格茲 (Sophie Goltz)

Issue 3 策動表演性
編序 / 策動表演性 張懿文
舞動展覽:台灣美術館中的表演性策展學 張懿文
當下常態中的共處與共事: 泰國曼谷藝術文化中心的「視覺藝術公司」 帕威.瑪哈薩里南(Pawit Mahasarinand)
策展作為不服從的實踐 吉田美彌(Miya Yoshida)

Issue 2 策展人的客廳
編序 / 策展人的客廳 羅秀芝
延展的客廳:空間和談話 ruangrupa(埃德.達瑪萬(Ade Darmawan),馬讓・安登(Mirwan Andan)
卸下慣常的重負 瑞克斯小組(Raqs Media Collective)
策展地誌學 羅秀芝

Issue 1 Curatography
編序 / 進一步,退兩步 林宏璋
何謂策展學?林宏璋
美國花 尤恩・古梅爾 (Yoann Gourmel) ,艾洛迪・羅耶 (Elodie Royer)
生來就不是一張白紙 艾琳・黎加斯比・拉米雷斯(Eileen Legaspi Ramir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