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這段引言受益於Walter J. Ong的文思,並改寫,參見註釋(25),p.14。
2 2013年,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科技中心製作,藝術家王俊傑與「豪華朗機工」團體共同創作,陸弈靜參與影像表演,於該年10月24日至27日,在臺北松山文創園區多功能展演廳演出。
3 劇作家哈洛品特(Harold Pinter)將John Fowles的小說原著(1969)改編成電影劇本。
4 關於此作的英文聲明文件,請參見香港M+博物館的網站:https://www.mplus.org.hk/en/collection/objects/tehching-hsieh-19861999-thirteen-year-plan-2013467。關於華語部份,參見「回應《磋商之繩》」,李芹芹、謝德慶口述,2017.05.01,〈典藏今藝術〉,Artouch,https://artouch.com/art-views/content-1545.html。
5「藝術很有事第12集之1:謝德慶的做時間」,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WV_KcSF4FA。
6 這個詞是被Tino Sehgal所認可,參見《邁向操演時代:展演作為策展策略》(Performativity as Curatorial Strategy),Frorian Malzacher&Joanna Warsza合著,白斐嵐譯,書林出版有限公司,台北,2021,頁24。
7 https://cmagazine.com/articles/collecting-forever-on-acquiring-a-tino-sehgal
8 來自Michel Foucault的用語,參見L’Archéologie du savoir,Ed.Gallimard,1996年版,Paris,p.44-54。
9 Hal Foster在2004年發表於《十月》(October)秋季刊,網站:https://monoskop.org/File:Foster_Hal_2004_An_Archival_Impulse.pdf
10 Hal Foster , Bad New Days: Art, Criticism, Emergency,ed. Verso Books , 2015, London, p.32-34.
11 此詞來自李翔宇的優美譯筆,參見Hal Foster此書的中譯《來日非善:藝術、批評、緊急事件》,重慶大學出版社,2020,頁38。
12 Hal Foster , Bad New Days: Art, Criticism, Emergency , p.35。
13 參見註釋(9)。
14 Art Forum,2010年夏季號,文章標題就是TINO SEHGAL,網址: https://www.artforum.com/features/tino-sehgal-194569
15 這個策展論述聚焦於台東東海岸一帶(七里溪、都蘭山麓、都歷、金樽與長濱三間屋等海岸)原民藝術家與環境生態,以「造船」、「野燒」與「採集」為子題。至於議題本身,似乎是取自於或讓人聯想到吳明益的《黑潮島航》,當中的一句話:「海的聲音那麼大,就是因為它是地球最巨大的生態系,海的聲音是一切可聞與不可聞生命體的集合,聲音有時來自外在,有時來自內在,有些會在你的靈魂鑽孔,有些會喚醒你」。
16 參見原視新聞網,https://news.ipcf.org.tw/52292。
17 參見本專輯。
18 同注(17)。
19 參見Art Forum藝術論壇,〈2022.10.2拉飛邵馬談《循路》的創作歷程〉,陳璽安採訪,網址:https://www.artforum.com.cn/interviews/14262
20〈陳豪毅訪談〉,訪談人:蔣伯欣、吳尚育。刊載於《另一個故事:臺東美術再探》,台東市,台東縣政府出版,2022年,頁234-243。
21〈差異的圓圈,重複的聚散——「蹲站坐臥-真正人」中的海象(seascape)空間〉,黃瀞瑩,《藝術家》雜誌548期,2021年1月號。
22 新港文書,又稱「新港文」,荷蘭人當時為了與原住民溝通和傳教,在現今台南一帶西拉雅平埔原住民所留傳下來的土地租借、買賣與借貸等方面的契約文書。
23 參見Archive Public這個網上刊物,該文網址:https://archivepublic.wordpress.com/texts/arjun-appadurai。
24 Walter J. Ong,Orality and Literacy,The Technologizing of the Word, 1982年由Methuen & Co. Ltd初版,2005年轉由Taylor & Francis e-Library再版,加拿大與美國同時發行。
25 班雅明,《說故事的人》,漢娜鄂蘭編,張旭東與王班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8年,香港,頁77至100,頁 249至260。
26 黑格爾,《精神現象學》,賀自昭、王玖興譯,里仁書局印行,1984,台北,頁660。同前,p.660,參照法譯本加以修飾。
27 阿岡本,《潛能》,灕江出版社,譯者,王立秋、嚴和等,沙明校,2014年,頁203-217。
28 參見評論家江冠明的部落格,https://blog.udn.com/PASA9512/1117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