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UE 3 策動表演性
策動表演性

造成策展典範移轉的獨立策展人、同時也是重要策展始祖的哈洛威·史澤曼(Harald Szeemann),也是一名演員和舞台設計師,在Live in Your Head: When Attitudes Become Form(1969)這個著名的展覽中,他將策展模式轉向對於某種核心概念的跨域連結,而史澤曼原本在劇場裡工作的背景,似乎也暗示了策展人一開始即有與表演藝術跨域的成分 —— 策展本身,一直就具有表演性的特質蘊含其中。 

本期「策展學」的《策動表演性》專題,從對技術、身體與展演的探討出發,以表演的介入探討策展學的研究面向,在此必須說明的是,「表演性策展」並不是指策劃表演作品,而是強調具有表演性的策展方式。《策動表演性》匯集來自日本、泰國和台灣的策展人、理論研究者之觀點,探索在當代藝術中表演、裝置、科技與策展的關聯,並探索藝術家和策展人如何使用「表演性」的方法,將展覽重新構架為經驗或轉化關係的環境。 

 

第一篇專文〈舞動展覽:台灣美術館策展的表演轉向〉爬梳了策展的表演轉向,我從舞蹈史入手,討論不同領域的藝術訓練方式如何影響了人們欣賞跨領域藝術時的觀點,由表演理論學者茱蒂.巴特勒(Judith Butler)的「表演性」(performativity)和舞蹈學者蘇珊.佛斯特(Susan L. Foster)的「編舞」(choreography)理論入手,探究舞蹈理論作為表演性策展研究基礎的可能,並爬梳歐洲和台灣當代表演性策展之間的淵源與脈絡,以不同的展覽為例,試圖處理在地社會變遷「之間」的亞洲關係,提出對台灣在地與亞洲表演性策展學的可能。 

 

而〈當下常態中的共處與共事:泰國曼谷藝術文化中心的「視覺藝術公司」〉一文作者帕威.瑪哈薩里南(Pawit Mahasarinand),是前任曼谷藝術文化中心(BACC)藝術總監,他以來自戲劇的背景,特別關注當代藝術的跨領域特性,在他的領導下,包括享譽國際的編舞家皮歇克朗淳(Pichet Klunchun),和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學院(Marina Abramovic Institute)在BACC展出《尋找避世孤島的可能性(A Possible Island?)》等,這些現場藝術(Live Arts)的展覽透過身體消除了藝術空間的物理限制,為人們創造了想像未來美術館空間的當代可能,而表演與視覺藝術的對比,或許也暗示了身處在市區黃金地段與百貨公司林立的BACC,所面臨的當代藝術/資本主義、藝術社群/政府之間的協商與掙扎。
吉田美彌的〈策展作為不服從實踐〉則反思數位文化時代之下的策展實踐及其意義,探討人們對於透過電腦程式過濾與處理的視覺數據等科技的認知,更特別的是從身體性出發,從科技的體驗達到了新的科技感官層面,形成一種新的感知機制,進一步發展出器官學,也因此模糊了生物與機器之間的界限。從模糊的行為到認知的姿勢,再到探討模糊的時間感,吉田美彌以詩意的筆觸,描繪出當我們把身體感放入對科技思維的觀想之中時,可以如何探查策展的新維度。 
這些文本反思如何重新理解和檢視藝術與策展的定義,包含了對亞洲策展情境、去殖民藝術展演、表演性策展、全球化策展等不同面相,並提出許多相關的問題:表演如何重新定義展覽的形式?表演性策展是否暗示另一種處理在地與社會變遷之間關係的可能?參與式的體驗重視過程,而策展本身在多大程度上已成為表演活動?而將策展作為一種不服從的實踐形式,是否可以將知識與研究作為一個國際連動的向度?
「策動表演性」追求突破藝術成規,聚焦白盒子之外的跨領域與後人類藝術活動,透過對技術性、肉身性的反思,以策展為手段帶來新的未來想像。
分享
Email
Twitter
Facebook
作者

張懿文,臺北藝術大學助理教授,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表演與文化研究博士,臺灣舞蹈研究學會、國際劇評人協會台灣分會理事。研究興趣為騷莎、雙人舞現象學、 數位表演理論、藝術評論、當代藝術空間中的身體展演 。研究發表於 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the Body, 《臺灣舞蹈研究期刊》、《關渡通識學刊》 、《碧娜·鮑許:為世界起舞》專書、台灣數位藝術平台;藝評發表於《PAR表演藝術雜誌》、《藝術家雜誌》、《澳門劇場閱讀》、表演藝術評論台、 紐約線上誌 CultureBot。

Archive
Archive
Issue 11 本體認識論的繁盛倫理
編序 /本體認識論的繁盛倫理 羅秀芝
一篇關於2023 年清萊雙年展「開放世界」的紀事 索拉育・艾姆·烏亞育特(Sorayut Aiem-UeaYut)
超越展覽:印尼藝術雙年展的演變趨勢 阿佑斯・波宛吉(Ayos Purwoaji)
流動的論述: 以金邊為對話的流體 潘.塞瑞培格納(Pen Sereypagna)和 烏斯.里諾(Vuth Lyno)

Issue 10 展覽健忘症
編序 /展覽健忘症,或思辨策展的機制 林宏璋
如何建立展覽檔案:一個由生成研究角度出發的初步提議 林志明
重新表述的展覽建構 吉田美彌(Miya Yoshida)
口傳、元語言迷霧及其健忘症 陳泰松

Issue 9 策反遺忘
編序 /躍出知識論被劃定的邊界 陳璽安
標誌與網絡:論團結的各種媒介以及唯物論的國際主義 何銳安
白浪與非家:思索電影視野中的東台灣交通設施 吳其育、陳璽安
低度開發的記憶:策展方法再議與亞洲情境 陳琬尹

Issue 8 多重宇宙糧邦(lumbung):第十五屆卡塞爾文件大展
編序 /多重宇宙糧邦(lumbung):第十五屆卡塞爾文件大展 羅秀芝
收穫與一則糧邦故事 普特拉・西達雅圖拉 (Putra Hidayatullah)
十五屆卡塞爾文件展中《羅摩衍那/拉瑪堅》史詩的政治性:解碼泰國統治階級的權力 紀和韻(Jiradej Meemala and Pornpilai Meemalai)
共同體的不滿:評析第十五屆德國卡塞爾文件展的關係質地 吳祥賓

Issue 7 差異南方
編序 /差異南方 林宏璋
南方:問與聽的藝術 徐文瑞
未知領域:東印度尼西亞的策展實踐起源 阿佑斯・波宛吉(Ayos Purwoaji)
南方熱:「南方」作為台灣當代策展之方法 呂佩怡

Issue 6 策展的起點
編序 /策展的起點 羅秀芝
我們需要策展人嗎? Bùi Kim Đĩnh
第十五屆卡塞爾文件展與「糧邦」的關係 ruangrupa
策展三軸線:倫理、政治與美學 羅秀芝

Issue 5 策展知識域
編序 /策展知識域 林宏璋
遇見知識 漢克.斯勞格
策展物 林宏璋
策展倫理學 陳孟熙

Issue 4 後國家主義時代的策展意識
編序 /後國家主義時代的策展意識 徐文瑞
當斜坡文化遇到垂直城市: 大山地門當代藝術展 徐文瑞
藝術史在全球當代藝術環境:路徑與挑戰 郭昭蘭
關於紀念的策展:「政治舞碼的編排條件」展演回顧 蘇菲・格茲 (Sophie Goltz)

Issue 3 策動表演性
編序 / 策動表演性 張懿文
舞動展覽:台灣美術館中的表演性策展學 張懿文
當下常態中的共處與共事: 泰國曼谷藝術文化中心的「視覺藝術公司」 帕威.瑪哈薩里南(Pawit Mahasarinand)
策展作為不服從的實踐 吉田美彌(Miya Yoshida)

Issue 2 策展人的客廳
編序 / 策展人的客廳 羅秀芝
延展的客廳:空間和談話 ruangrupa(埃德.達瑪萬(Ade Darmawan),馬讓・安登(Mirwan Andan)
卸下慣常的重負 瑞克斯小組(Raqs Media Collective)
策展地誌學 羅秀芝

Issue 1 策展學
編序 / 進一步,退兩步 林宏璋
何謂策展學? 林宏璋
美國花 尤恩・古梅爾 (Yoann Gourmel) ,艾洛迪・羅耶 (Elodie Royer)
生來就不是一張白紙 艾琳・黎加斯比・拉米雷斯(Eileen Legaspi Ramirez)
Issue 11 本體認識論的繁盛倫理
編序 / 本體認識論的繁盛倫理 羅秀芝
一篇關於2023 年清萊雙年展「開放世界」的紀事索拉育・艾姆·烏亞育特(Sorayut Aiem-UeaYut)
超越展覽:印尼藝術雙年展的演變趨勢 阿佑斯・波宛吉 (Ayos Purwoaji)
流動的論述: 以金邊為對話的流體 潘.塞瑞培格納(Pen Sereypagna)和 烏斯.里諾(Vuth Lyno)

Issue 10 展覽健忘症
編序 / 展覽健忘症,或思辨策展的機制 林宏璋
如何建立展覽檔案:一個由生成研究角度出發的初步提議林志明
重新表述的展覽建構 吉田美彌(Miya Yoshida)
口傳、元語言迷霧及其健忘症 陳泰松

Issue 9 策反遺忘
編序 / 躍出知識論被劃定的邊界 陳璽安
標誌與網絡:論團結的各種媒介以及唯物論的國際主義 何銳安
白浪與非家:思索電影視野中的東台灣交通設施 吳其育、陳璽安
低度開發的記憶:策展方法再議與亞洲情境 陳琬尹

Issue 8 多重宇宙糧邦(lumbung):第十五屆卡塞爾文件大展
編序 / 多重宇宙糧邦(lumbung):第十五屆卡塞爾文件大展 羅秀芝
收穫與一則糧邦故事 普特拉・西達雅圖拉 (Putra Hidayatullah)
十五屆卡塞爾文件展中《羅摩衍那/拉瑪堅》史詩的政治性:解碼泰國統治階級的權力 紀和韻(Jiradej Meemala and Pornpilai Meemalai)
共同體的不滿:評析第十五屆德國卡塞爾文件展的關係質地 吳祥賓

Issue 7 差異南方
編序 / 差異南方 林宏璋
南方:問與聽的藝術 徐文瑞
未知領域:東印度尼西亞的策展實踐起源 阿佑斯・波宛吉(Ayos Purwoaji)
南方熱:「南方」作為台灣當代策展之方法 呂佩怡

Issue 6 策展的起點
編序 / 策展的起點 羅秀芝
我們需要策展人嗎? Bùi Kim Đĩnh
第十五屆卡塞爾文件展與「糧邦」的關係 ruangrupa
策展三軸線:倫理、政治與美學 羅秀芝

Issue 5 策展知識域
編序 / 策展知識域 林宏璋
遇見知識 漢克.斯勞格
策展物 林宏璋
策展倫理學 陳孟熙

Issue 4 後國家主義時代的策展意識
編序 / 後國家主義時代的策展意識 徐文瑞
當斜坡文化遇到垂直城市: 大山地門當代藝術展 徐文瑞
藝術史在全球當代藝術環境:路徑與挑戰 郭昭蘭
關於紀念的策展:「政治舞碼的編排條件」展演回顧 蘇菲・格茲 (Sophie Goltz)

Issue 3 策動表演性
編序 / 策動表演性 張懿文
舞動展覽:台灣美術館中的表演性策展學 張懿文
當下常態中的共處與共事: 泰國曼谷藝術文化中心的「視覺藝術公司」 帕威.瑪哈薩里南(Pawit Mahasarinand)
策展作為不服從的實踐 吉田美彌(Miya Yoshida)

Issue 2 策展人的客廳
編序 / 策展人的客廳 羅秀芝
延展的客廳:空間和談話 ruangrupa(埃德.達瑪萬(Ade Darmawan),馬讓・安登(Mirwan Andan)
卸下慣常的重負 瑞克斯小組(Raqs Media Collective)
策展地誌學 羅秀芝

Issue 1 Curatography
編序 / 進一步,退兩步 林宏璋
何謂策展學?林宏璋
美國花 尤恩・古梅爾 (Yoann Gourmel) ,艾洛迪・羅耶 (Elodie Royer)
生來就不是一張白紙 艾琳・黎加斯比・拉米雷斯(Eileen Legaspi Ramir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