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ainst the Genocide in Gaza
The war between Israel and Hamas is a catastrophe because the outbreaks of non-discriminatory military actions have led to genocide in Gaza. It is important that we take a stand against the injustice, and the inhumane violence that arises from such conflicts. The embedded logic of Pax Americana and settler colonialism is disturbing, while thousands of lives are extinguished, buildings are burned to the ground and basic services such as water and electricity are cut off. The war has to be ceased; humanity can, therefore, be saved. We, at Curatography, cannot stand by silently, because art and culture are not separate from society and politics. We call on artists, writers, students, cultural workers, cultural organizations, policy makers and especially the public to stand in solidarity with Palestine, while acknowledging the brutality of anti-Semitism. Only through open dialogue can we hope to challenge and dismantle the harmful narratives of colonialism and work towards a more just, equal and peaceful world.
終止加薩的種族屠殺
以色列和哈馬斯的戰爭是一場煉獄式的災難,無差別的軍事行動,幾乎導致了加薩的種族 滅絕。我們必須要採取立場,譴責對立衝突所造成的不公義和非人道暴力。在成千上萬的生命 被屠殺、建築物及基礎建設被摧毀、民生基本設施被阻斷的同時;其間潛藏的「美國治世」與 「定居殖民主義」的內在邏輯,令人惶恐不安。戰爭必須停止,人性才得以拯救。《策展學》 不可沈默以對,因為我們相信文化藝術無法與社會政治分離切割。我們呼籲藝術工作者、文化 工作者、文化組織、各界決策者、學生以及社會大眾,一起聲援巴勒斯坦,並認知片面的反猶 主義野蠻暴力。 我們咸信,唯有透過開放的對話,才能挑戰和瓦解殖民主義所造成的傷害,進 而朝向一個更為正義、平等與和平的世界邁進。
Issue 10

展覽健忘症

展覽健忘症
編序
文/林宏璋,譯/陳璽安
在當今的策展文化中,舉辦一場新的轟動性展覽的願望是如此強烈,以至於過往展覽被忽視、遺忘。對於任何展覽,我們總是在尋找新穎、原創、甚至是前所未有的事物。大量的展覽以無數的展呈型態來到我們面前:博物館、畫廊、藝博會、社區介入和雙年展,遑論不斷擴張的展覽場域早已從實體進軍到虛擬空間。⋯⋯
Issue 10 展覽健忘症,或思辨策展的機制
林志明
我們生活在一個健忘或稱只有短暫記憶的年代,這一部份是由工業化以來即如此,而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文化工業對於文化生產有意的操弄;1 展覽處於這樣的情境中,加上它越來越加劇的事件化傾向(後詳)⋯⋯
Issue 10 展覽健忘症,或思辨策展的機制
吉田美彌(Miya Yoshida)
如果你有過策展經驗,你可能會對在展覽領域中的某個時刻感到熟悉 — 即「展覽」超越了處於特定空間中的各別藝術作品之總和。展覽即是煉金術,是各種意識和本質的煉金術,這些意識和本質 — 策展人、藝術家、技術人員、安裝人員和觀眾所帶來的無形歷史、記憶、以及對未來的投射;有生命的和無生命的物質與物件⋯⋯
Issue 10 展覽健忘症,或思辨策展的機制
陳泰松
若不獻出意義,藝術所為何來呢?諒必沒人會否認 — 況且,以抵制意義為名也會自相矛盾,使得這個抵制本身變得無關緊要(insignificant)。這是說,就算沒人講話,捨棄文字,藝術必然是一套語言系統,意有所指的符號體系。⋯⋯
Archive
Archive
Issue 10 展覽健忘症
編序 /展覽健忘症,或思辨策展的機制 林宏璋
如何建立展覽檔案:一個由生成研究角度出發的初步提議 林志明
重新表述的展覽建構 吉田美彌(Miya Yoshida)
口傳、元語言迷霧及其健忘症 陳泰松

Issue 9 策反遺忘
編序 /躍出知識論被劃定的邊界 陳璽安
標誌與網絡:論團結的各種媒介以及唯物論的國際主義 何銳安
白浪與非家:思索電影視野中的東台灣交通設施 吳其育、陳璽安
低度開發的記憶:策展方法再議與亞洲情境 陳琬尹

Issue 8 多重宇宙糧邦(lumbung):第十五屆卡塞爾文件大展
編序 /多重宇宙糧邦(lumbung):第十五屆卡塞爾文件大展 羅秀芝
收穫與一則糧邦故事 普特拉・西達雅圖拉 (Putra Hidayatullah)
十五屆卡塞爾文件展中《羅摩衍那/拉瑪堅》史詩的政治性:解碼泰國統治階級的權力 紀和韻(Jiradej Meemala and Pornpilai Meemalai)
共同體的不滿:評析第十五屆德國卡塞爾文件展的關係質地 吳祥賓

Issue 7 差異南方
編序 /差異南方 林宏璋
南方:問與聽的藝術 徐文瑞
未知領域:東印度尼西亞的策展實踐起源 阿佑斯・波宛吉(Ayos Purwoaji)
南方熱:「南方」作為台灣當代策展之方法 呂佩怡

Issue 6 策展的起點
編序 /策展的起點 羅秀芝
我們需要策展人嗎? Bùi Kim Đĩnh
第十五屆卡塞爾文件展與「糧邦」的關係 ruangrupa
策展三軸線:倫理、政治與美學 羅秀芝

Issue 5 策展知識域
編序 /策展知識域 林宏璋
遇見知識 漢克.斯勞格
策展物 林宏璋
策展倫理學 陳孟熙

Issue 4 後國家主義時代的策展意識
編序 /後國家主義時代的策展意識 徐文瑞
當斜坡文化遇到垂直城市: 大山地門當代藝術展 徐文瑞
藝術史在全球當代藝術環境:路徑與挑戰 郭昭蘭
關於紀念的策展:「政治舞碼的編排條件」展演回顧 蘇菲・格茲 (Sophie Goltz)

Issue 3 策動表演性
編序 / 策動表演性 張懿文
舞動展覽:台灣美術館中的表演性策展學 張懿文
當下常態中的共處與共事: 泰國曼谷藝術文化中心的「視覺藝術公司」 帕威.瑪哈薩里南(Pawit Mahasarinand)
策展作為不服從的實踐 吉田美彌(Miya Yoshida)

Issue 2 策展人的客廳
編序 / 策展人的客廳 羅秀芝
延展的客廳:空間和談話 ruangrupa(埃德.達瑪萬(Ade Darmawan),馬讓・安登(Mirwan Andan)
卸下慣常的重負 瑞克斯小組(Raqs Media Collective)
策展地誌學 羅秀芝

Issue 1 策展學
編序 / 進一步,退兩步 林宏璋
何謂策展學? 林宏璋
美國花 尤恩・古梅爾 (Yoann Gourmel) ,艾洛迪・羅耶 (Elodie Royer)
生來就不是一張白紙 艾琳・黎加斯比・拉米雷斯(Eileen Legaspi Ramirez)
Issue 10 展覽健忘症
編序 / 展覽健忘症,或思辨策展的機制 林宏璋
如何建立展覽檔案:一個由生成研究角度出發的初步提議林志明
重新表述的展覽建構 吉田美彌(Miya Yoshida)
口傳、元語言迷霧及其健忘症 陳泰松

Issue 9 策反遺忘
編序 / 躍出知識論被劃定的邊界 陳璽安
標誌與網絡:論團結的各種媒介以及唯物論的國際主義 何銳安
白浪與非家:思索電影視野中的東台灣交通設施 吳其育、陳璽安
低度開發的記憶:策展方法再議與亞洲情境 陳琬尹

Issue 8 多重宇宙糧邦(lumbung):第十五屆卡塞爾文件大展
編序 / 多重宇宙糧邦(lumbung):第十五屆卡塞爾文件大展 羅秀芝
收穫與一則糧邦故事 普特拉・西達雅圖拉 (Putra Hidayatullah)
十五屆卡塞爾文件展中《羅摩衍那/拉瑪堅》史詩的政治性:解碼泰國統治階級的權力 紀和韻(Jiradej Meemala and Pornpilai Meemalai)
共同體的不滿:評析第十五屆德國卡塞爾文件展的關係質地 吳祥賓

Issue 7 差異南方
編序 / 差異南方 林宏璋
南方:問與聽的藝術 徐文瑞
未知領域:東印度尼西亞的策展實踐起源 阿佑斯・波宛吉(Ayos Purwoaji)
南方熱:「南方」作為台灣當代策展之方法 呂佩怡

Issue 6 策展的起點
編序 / 策展的起點 羅秀芝
我們需要策展人嗎? Bùi Kim Đĩnh
第十五屆卡塞爾文件展與「糧邦」的關係 ruangrupa
策展三軸線:倫理、政治與美學 羅秀芝

Issue 5 策展知識域
編序 / 策展知識域 林宏璋
遇見知識 漢克.斯勞格
策展物 林宏璋
策展倫理學 陳孟熙

Issue 4 後國家主義時代的策展意識
編序 / 後國家主義時代的策展意識 徐文瑞
當斜坡文化遇到垂直城市: 大山地門當代藝術展 徐文瑞
藝術史在全球當代藝術環境:路徑與挑戰 郭昭蘭
關於紀念的策展:「政治舞碼的編排條件」展演回顧 蘇菲・格茲 (Sophie Goltz)

Issue 3 策動表演性
編序 / 策動表演性 張懿文
舞動展覽:台灣美術館中的表演性策展學 張懿文
當下常態中的共處與共事: 泰國曼谷藝術文化中心的「視覺藝術公司」 帕威.瑪哈薩里南(Pawit Mahasarinand)
策展作為不服從的實踐 吉田美彌(Miya Yoshida)

Issue 2 策展人的客廳
編序 / 策展人的客廳 羅秀芝
延展的客廳:空間和談話 ruangrupa(埃德.達瑪萬(Ade Darmawan),馬讓・安登(Mirwan Andan)
卸下慣常的重負 瑞克斯小組(Raqs Media Collective)
策展地誌學 羅秀芝

Issue 1 Curatography
編序 / 進一步,退兩步 林宏璋
何謂策展學?林宏璋
美國花 尤恩・古梅爾 (Yoann Gourmel) ,艾洛迪・羅耶 (Elodie Royer)
生來就不是一張白紙 艾琳・黎加斯比・拉米雷斯(Eileen Legaspi Ramirez)